历史上,城市改名很常见,很多统治者会根据自己的偏爱与喜好为城市改名。比如六朝古都南京,历史上名称被改了二十几次。
王莽篡汉时曾大规模更改全国郡县地名,将长安改为常安,洛阳改为宜阳,邯郸郡改称“桓亭郡”等等;
还有些城市为避帝王名讳而改名,如开封曾名启封,为避汉景帝刘启而改名开封。
信阳曾叫义阳,为避讳宋太宗赵光义而改为信阳。
正定曾名真定,清代时为避清世宗胤禛而改名正定。
近代以来,也有很多城市热衷于改名,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知名度而改,有的则是乱改,改的不伦不类,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中有几例改的比较成功的;如湖南大庸改为张家界,四川灌县改为都江堰,云南中甸改为香格里拉。
这几座城市改名后都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不过也有很多失败的,比如琅琊改临沂,兰陵改枣庄,九原改包头,庐州改合肥等等,不仅丢失了原来的历史韵味和美感,甚至让人觉的有些土。
其中最可惜的莫过于安徽徽州,自从被改名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诟病和质疑。
如今在全国政区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徽州这座城市了,取而代之的是黄山市。
徽州的文化底蕴、历史沉淀十分丰富。中国的千年古城有很多,像古徽州这样既曾是完整的地理区域概念,又是广为人知的文化符号的古城并不多。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徽宗平定方腊起义后,将歙州更名为“徽州”。“徽”字取自“徽美”之意,寓意美好、善治,符合宋代以雅字命名的传统。
历史上的徽州府,与下辖的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合称“一府六县”,歙县为古府城驻地。
自宋设徽州府,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徽州府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区域之一。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有“东南邹鲁、礼义之邦”之盛誉。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安庆和徽州首字而来。
徽商、徽文化、徽学是徽州显赫的历史文化名片。
古徽州孕育了徽文化,徽州文化是华夏文化中的瑰宝,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三大地域的文化之一,曾经誉满天下、扬名于世。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微商达到鼎盛,徽商和晋商是明清时期称霸商界南北双雄,称雄华夏商界达几百年之久,可谓是名满天下。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商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以儒经商,乐善好施、重视教育、重视宗族纽带、强烈的家国情怀,都是徽商的特质和优势,在海内外赢得了良好口碑。
与徽州有关的建筑、美学、工艺,古徽州的一山、一水、一村、一寨等都充满着无限美感;
徽商、徽剧、徽雕、徽菜、徽州文学、徽派建筑、徽州篆刻、徽派版画等等,千百年来盛名不衰,流传至今。
“徽州”已不仅仅是个地名,已经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乡情和归宿感,是世代传承的精神寄托。
就是那么美的徽州,却被人为的糟蹋了。
1987年,为了宣传黄山风景区,发展旅游经济,硬是将叫了千年的徽州改名为黄山,想通过主打“黄山”的招牌来带动地区的知名度。
殊不知,这一举措,硬生生地葬送了徽州千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
不仅在中国地图上把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徽文化也从此没落下去,失去了代表徽文化的灵魂,承载徽文化的根基被割断了,历史文化瑰宝江河日下,令人痛心不已。
改名“黄山”之后,确给当地旅游业带来了一些的发展,但为了那点区区小利,丢失了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可谓是得不偿失。
副总理万里曾公开点名批评:徽州改为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人民日报》也曾发文《可惜从此无徽州》。可见徽州名字被改是多么的遗憾。
改名黄山后,不但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韵味,当地地理概念也全面混乱。
黄山混乱的行政区划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当地不但有个黄山市,还设了个黄山区,区和市不在一起,两地距离还有80公里。
黄山市的市政中心不在黄山区,而在屯溪。另外还新设了一个徽州区,徽州古城不在徽州区而在歙县,徽州区跟古徽州完全两码事,是从歙县分离出来的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新区。
外地游客去想要去黄山风景区,有可能被拉到屯溪,你要是在黄山西站下车,有可能被拉到黄山区。
你要是在黄山站或者黄山北站下车,还是到不了黄山风景区,距离还有60多公里,相信很多人还没去就已经晕头转向了。
徽州改名黄山,无论放在当下和今后,都是败笔。
古徽州的消失让很多人痛心疾首,给古徽州一府六县和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深深遗憾。
据民间调研,近年来很多徽州地区民众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曾表示;希望黄山市的名称能改回徽州,将划入宣城的绩溪和划入江西的婺源要回,恢复古徽州的“一府六县”区划,以传承宝贵的徽文化,让历史文化瑰宝能得以继续流传!
正好配资-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有哪些-贵阳股票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