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号,这革命老区法国,又一次搞起了“革命”!
十七万老百姓涌进街头抗议,打砸抢烧闹得满城风雨。目前拘捕了473人,13名警察负伤,好多地方交通堵塞,建筑也被烧毁了。
这么大阵仗的示威,你说贝鲁总理还能稳坐钓鱼台吗?
别瞎操心了,9月8号那会儿,法国国民议会用不信任投票直接把贝鲁给踢了,法国人就是找地方撒气,偏偏找不到合适的靶子。
到这会儿,贝鲁已经变成马克龙这届总统任上第六个下台的总理,也是法国一年多里第三位主动辞职的总理了。
别急呐,这事儿可没完呢。
法国工会打算在9月18号搞更大规模的罢工,新上任的总理勒科尔尼还得应付议会对他提出的不信任投票。
法国政府到底弄了啥让老百姓气得火冒三丈,弄得大家纷纷上街抗议啊?
答案很简单,法国2026年预算草案拟削减438亿欧元财政开销,这直接触了不少人的利益。
接着有人一搅和,大家就哗啦啦地跑上街,整个法国顿时弥漫着刺鼻的烟火味,局势异常混乱。
当然,这事跟我们没啥关系,不过我们在吃瓜之余,也难免会产生一个疑问:
法国不就是个民选国家吗?政客得讨好老百姓才有票呀,那为啥他们偏偏不按套路来,把大家都得罪了呢?
其实呢,法国的政客也不是故意要这么折腾,真的是没辙了。
不这样弄的话,法国准得赔个底儿掉!
法国之所以政局动荡,动不动就有黄马甲上街游行,并不是因为法国人真的有什么革命传统,其真实原因其实很简单:
经济。
大家都晓得,美国负债累累,几辈子都甩不掉,可不少人没注意,法国其实也欠了不少债。
法国GDP有3.1万亿美元,财政收入居然高达1.45万亿美元,差不多快一半了,这也真是够吓人的,行不?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南非是34.5%,俄罗斯有34.3%,印度也得31%,这几乎都算挺高的了。可谁能想到啊,法国人更夸张,差不多快到一半,近50%!
中国这边呢,是17.2%。
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国政府的财政开销竟然飙到1.77万亿美元,占GDP的57%!
问题来了,法国人拿着1.45万亿美元的收入,却花出了1.77万亿美元,这钱怎么来凑呢?
答案很明摆着,就是借钱啦。
打个比方,要是把法国当成一个人来看,那这家伙现在过日子,全靠信用卡透支撑着呢。
债台高筑,咱咋可能一直这样过下去呢?
所以说,前总理贝鲁就算清楚缩减财政赤字的预算案会惹怒老百姓,他也得硬着头皮上。
他说,法国政府这50年来“债台高筑”,简直成了法国身上甩不掉的烙印,还号召所有法国人一齐努力,拿出劲头来减少赤字和债务。
眼下这情形看来,法国人可还真没打算“一块儿出力”。
我选你可不是图你扣我钱的,是想让你帮我解决问题!
你要敢扣我钱,我可就上街抗议了!
这就是法国现在面临的窘境:
花钱不减,财政就撑不住,早晚得崩盘;要是敢削减,民众上街闹,政府说倒就倒,这活儿真是绕不过去的死结。
说白了,法国这种高税收、高开销、债务不断攀升的经济做法,在欧洲那边算是家常便饭了。
意大利的税收占GDP的42.8%,财政开支则占了53.8%。
芬兰的税收占GDP比重是42.4%,财政支出则达到57%。
英国税收占GDP的35.3%,财政支出则占到了44.17%。
瑞典的税收占GDP比重是41.4%,财政支出占了47.79%。
奥地利的税收占GDP的42.7%,财政开支则占到了56%。
在欧洲国家里,只有德国的数据还比较靠谱,税收占24.3%,财政支出占31%,两者之间的差别不算太大。
咱们这回就拿法国当个例子,好好聊聊那种高税收搭配高财政支出模式带来的问题。
财政入不敷出,撑不住了
谁都看得出来,眼下法国靠借债撑着这么大笔开销,终归是撑不住的,迟早要出事。
法国人心里清楚得很,所以几乎每一任总理的头等大事就是保证政府能正常运作,不让情况失控。
说白了,就是要把赤字压低,别让政府借一大堆钱。
关键是,这活儿真不简单。
为啥?
这还用说,法国搭起了欧洲最全的社会保障网,医疗、养老、失业、家庭补贴啥都有,真是“从摇篮到坟墓”全包着你,啥事儿都不用操心。
比如说,生了娃之后能拿到不少生育补贴,孩子越多,补贴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开学的时候,收入不高的家庭还能领一笔钱,专门用来买学习用品,帮他们省点开支。
比如说,所有合法居住的居民都得参加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和药品费,基础医保能报销差不多七成。
收入低、患慢性病或大病的朋友,可以申请把全部医疗费都给报销了,百分百没问题。
举个例子,干满一定时间后失业了,能领到原工资57%的失业金,最长拿两年没问题。
养老金也有,差不多能拿到原工资70%上下,比例挺高的。
别的像给年轻人、学生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补贴,还有残障人士的福利、休假福利啥的,就先不展开说了。
福利确实不错,挺吸引人的,可关键是,这钱到底从哪儿掏出来的呢?
天底下不会掉金子,撑起这么多福利,终究得财政买单。
到了2024年,社会福利开支占了财政总支出的六成以上,这负担大得让法国政府都快透不过气来了。
想甩掉财政负担,那就得对社会福利下手才行。
这次的贝鲁,也没啥两样。
今年7月,贝鲁搞了份预算草案,主题压根儿就俩字:省钱!
根据这份草案,法国计划在2026年削减财政开支438亿欧元,把财政赤字缩减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6%。
那问题就来了,这钱到底得从哪儿省下呢?
咱得勒紧裤腰带,把社会福利和养老金的涨幅给停一停。
医保开销还能继续往上走,不过增长速度得砍一半。
第三,裁撤3000个公职岗位,撤销部分机构或精简人员编制。
说白了,光是省钱还不够,得想办法多挣钱,所以法国决定取消俩公共假日,这样生产多起来,税收不就跟着涨嘛?
光瞅这情况,你就明白法国人为啥受不了啦。
法国这通胀年年往上涨,福利和养老金却没影,这不就是钱包缩水,真让人心里堵得慌。
医保花的钱涨幅要是砍一半,那医疗效率肯定跟着掉!本来排个队三天,恐怕得排到七天了!
——好歹终于牢牢抓住了铁饭碗,你现在跟我说铁饭碗没了?这谁受得了啊!
说到取消假期,那更气人了,法国人爱放假那是出了名的,你让我现在去上班?哪能啊!
这股闷气堆积得够呛,结果就有人一声吆喝,大家齐刷刷地冲上街头去了。
其实这事儿也不是头一回发生了。
前面法国三位总理都想缩减财政赤字,砍政府开支,结果不出意外,全被议会用不信任票给拉下马。
政府开支减不了,那就只好继续借债来撑着,这样一来,政府债务自然就一路往上蹿。
数据显示,法国公共债务从马克龙2017年上任前的2.2万亿欧元,涨到了2025年大概3.3万亿欧元。
眼下法国政府的债务已经飙升到相当于GDP的114%!
这啥意思呢?就是说每个法国娃一出世,就背上了4.2万欧元的债台!
最逗的就是,政府年年得掏590亿欧元还债利息,这钱比教育和国防的花销都大,成了财政开销里头最大的那块。
这就走上了一个死循环:借钱还利息,再借更多的钱,就跟用信用卡套现还旧账一样,洞越来越大,越补越坑。
欧洲央行不停地加息,让这玩意儿越来越不好搞了。
眼看国际评级机构都开始打起了疑问,法国你这货到底还得还得起不啊?!
更糟的是,这种债务缠身的财政玩法,对经济影响可不小。
高福利花销其实就是变相刺激需求,成堆钱从社会保障流进市场,接着推动经济往上走。
说实话,经济飞速转的时候,这毛病就被高速增长给盖住了,照样能撑着玩下去。
紧接着,俄乌战争就冒出来了。
俄乌战争让欧洲的能源价格在2022到2023年期间涨了34%,食品价格也上涨了18%。
法国能源进口依赖超过50%,所以能源价一涨,整个经济都跟着受影响。
2022年,法国通胀率一度冲破10%,达到历史最高点。
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家庭的实际购买力缩水了2.3%,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受打击更重。
Elabe研究所做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几个月里有81%的法国人至少舍弃过某类花销,范围包括伙食、购物、娱乐和医疗等各个方面。
法国BFMTV新闻台的采访也证实了这情况,食品价格飙升导致越来越多法国人放弃买食品,数字攀升到了43%。
数字看着干巴巴,不如咱们举个活生生的例子来说明。
先前猫哥写过篇文章,提到德国的“肉夹馍指数”,说的就是德国人日常快餐——土耳其烤肉卷饼(你可以把它当成德国版的肉夹馍),这玩意儿成了观察德国通胀走势的一个小窍门。
至于法国,人家天天嚼的就是法棍了,所以咱们也给它起了个“法棍指数”。
俄乌冲突打响之前,法棍价格虽说有点涨,但大致上还能接受,差不多一根卖0.93欧元。
可自从俄乌战争开打之后,法棍的价钱就一路飙升,从0.93欧元涨到了1.45欧元!有些比较高档的店铺,居然直接涨到1.99欧元!
与此同时,法棍的重量也往下走,从大概300克掉到了250克。
为啥价格蹭蹭往上走?不就是成本给顶上去了嘛!
一位面包店老板抱怨说,烤面包得用电,2021年年初他每个月电费才1342欧元(差不多9394块人民币),到了2022年9月,电费飙到11863欧元(差不多83041块人民币),而且面粉、黄油啥的原料价格也都在涨,那价格不涨还能咋办?
弄到最后,法国老百姓连平常吃的家常菜都消受不起了。
你想啊,一家人天天光啃法棍面包,得花十几欧元呢?折合一个月差不多得四五百欧!可法国不少人一个月工资才两三千欧左右呢!
法国政府看着真是没招了,只好弄出一批机器做的法棍(省掉了那昂贵的人力费),接着用政府补贴后的0.29欧价格卖给大家,才好歹让法国人别挨饿。
问题倒是挺明显的,这补贴的钱到底往哪儿掏呢?不还是得财政出马买单嘛,负担岂不是又添了一把火?
2 脱轨的双高
法国为了应付庞大的社会福利开销,只能继续保持高税收,税收占GDP的比重差不多快到50%了!
问题就在这儿,这种方式真说不好有多健康——其实挺不行的。
瞧,对于法国的打工族来说,税收负担早就成了日常生活里的一大烦恼。
咱们算算账,月工资超过2443欧元的普通员工,个人所得税得缴30%,而2443欧元以下的,只需要交11%。
工资上头还得扣社保费,像养老保险、CSG(9.2%)和CRDS(0.5%)这些,都得算进去。算到最后,月薪2443欧元的普通员工,实打实到手也就1400欧元左右。
这么点钱,扣完房租、电费、交通费这些基本花销,剩下的真是不多了。
这几年通货膨胀老是涨,普通老百姓手里的钱变得紧巴巴,日子过得费劲,花销还老往上涨。
这种状况不仅抑制了消费能力,更形成了一种令人沮丧的经济循环:
高税负压缩了大家的钱包,买东西的劲头没了,需求不足又牵制了经济发展,结果就业和收入水平都受到波及。
还有就是企业的税负同样挺沉的。
法国企业要缴的税,主要是企业利润税(IS)和增值税(VAT)。
和个税差不多,法国的盈利税也是分级递增的。
年营业额不超过763万欧的企业(这差不多涵盖大多数了),利润在0到38120欧之间,盈利税率定为15%;利润介于38120欧到50万欧,税率为28%;超过50万欧的部分,税率是31%。
说心里话,这税可真不轻,利润从38120欧到50万欧这段都得缴28%,这不就把大多数中小企业变成税务大户了吗?
别忘了,还有增值税呢!这玩意儿不管多少,一律给你收20%!
咋个说呢?基本上就是企业赚的利润一半,直接进了法国政府腰包。
以前法国企业靠技术牛掰和垄断地位赚钱,可现在哪还能那么轻松?
通胀推高了成本,中国企业的实力狠狠压制,加上大环境萧条、资金纷纷流向美债,企业现在真是吃不消了。
你看,俄乌战争一打起来,很多企业不得不停业或者搬走,主要还是因为真跑不下去了嘛。
这就尴尬了,企业一没了,政府手里的税收肯定缩水,得养活的失业人口却反倒增多,补贴压力可不小啊。
这样一来,法国经济就陷入了互相拖累的怪圈。
第三,税收高、福利好,导致不少人偷懒不上心。
刚才咱们算过了,月入超过2443欧元的普通员工,到账手也就拿个1400欧元左右。
那咧,一个没工作的单亲妈妈,每个月能领多少补助呢?
失业补贴、育儿补贴、上学补贴、开学补贴、体检补贴、住房补贴啥的凑一块儿,加起来能有1500欧以上呢!
换句话说,真干活的,没不干活的赚得多!
那干活的心里也不乐意了,自己拼命干,税却收得那么狠,养那些不干活的,哎,我还不傻嘛?干脆我也歇着不干了!
于是,这福利一搞,就催生了一大帮懒汉,很多人干脆不上班,直接靠福利过日子。
法国的劳动参与率老是上不去,主要是因为种种制度和市场壁垒让人干劲儿不足。再加上年轻人找工作特别难,失业率一冲到20%,这就更让情况复杂了。很多年轻人感觉门槛高、机会少,干脆就没兴趣投入劳动力市场。
说到底,不是他们找不到活儿,反倒是懒得去干活儿罢了。
在这种懒散风气的影响下,法国又冒出了个“福利妈妈”这样的说法。
有些女人偏爱多生娃,主要靠政府发的育儿补贴过日子。
这挑法个人能懂,可放眼整个社会,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不匹配和浪费。
瞅你这话说得,一个整天窝在家里的人,能对社会贡献啥呢?真的难说啥大事,但也别全盘否定,也许他在休息、思考或者养精蓄锐呢,贡献不见得是立马看得见的活儿。
咱们看着吧,那曾经是工业革命起点、科技发展领头羊的欧洲,近几十年在科技革新上明显慢了下来。
在互联网和信息革命这股浪潮里,欧洲有没有冒出过亚马逊、英伟达、腾讯、字节跳动这么牛的科技大佬呢?
没有!
咋就这样呢?欧洲那边的教育和科研力量也是杠杠的啊!
归根结底,这跟欧洲那边越来越流行的“躺平”文化脱不了干系。
高福利给社会撑起过度的保护伞,努力干活和靠福利过日子的差距小了,那创业劲头和创新动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欧洲人越来越倾向追求安稳、避开风险,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也在慢慢淡去。
你要是不信,瞧瞧现在那火得不得了的AI热潮,全是中美在较劲,欧洲哪有啥份儿啊?
3 欧洲这帮儿老爱搞双重标准
说起来,法国福利压力那么大,政府花钱得得当点才对吧?
按理说是这样,可大伙儿没想到,法国在乌克兰那事儿上,可真是挺慷慨的呢!
俄乌战争一打响,法国已经给乌克兰送去59亿欧元的军事援助,20亿欧元用来支持经济和民生,还有30亿欧元是为了安全方面的保障。
别的还送了AMX-10RC装甲车、VAB装甲输送车、“凯撒”自行榴弹炮,各种导弹,还有培训士兵啥的。
这零零碎碎一加,法国给乌克兰的援助,估计超过了200亿欧元。
单看一个国家的话,这笔钱可真不少。
你得晓得,欧盟二十多个国家合计给乌克兰的援助,才1690亿欧元(这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最新算出来的数字)。
好玩的是,这些欧洲国家的财政状况,跟法国差不多,没差几斤两。
高税收带来的高福利,通胀压力不小,经济也难有起色,再加上懒散的风气和政府福利的沉重负担,这些毛病几乎都扎根在那边。
不过跟法国那会儿一样,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特别大方,不光是拿钱掏银子帮扶乌克兰,还热情接纳乌克兰的难民。
眼下,流入欧洲各国的乌克兰难民差不多有300万,而且人数还在持续攀升。
这些难民的安置开销,按每人一万欧元来算,差不多合适吧?那加起来也得有300亿欧元。
再说了,这帮难民没得工作签证,所以政府得发补助金,每个月420欧,住宿免费,基本够他们生活用了。
算起来,一年得花上一两百亿欧欧元呢。
这还不提为了对付俄罗斯威胁,欧洲各国军费嗖嗖往上涨。
拿德国来说,他们破天荒地把国防预算往上涨,批准设立了1000亿欧元的专门国防基金,2024年开始,每年国防开销都要占到GDP超过2%。
波兰宣布把军费占GDP的比例从2%提高到3%,同时军队规模也由现在的12万扩充到25万。
法国、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等好几个欧盟国家都开始往国防预算上加码了。
政府本来就资金紧张,眼下又得扛援助、接难民、加大军费开支,这债务问题不就是越拖越严重吗?
在这情形下,欧洲最明智的招儿难道不是赶紧盼着停战,好把这个沉重的负担甩开吗?
表面上看来是这样,可实际上正好反过来。
一直以来,欧洲不是以务实的态度尽快结束战争,反而很不切实际提出非常离谱的要求,包括:
——俄罗斯军队必须无条件撤出乌克兰。
——俄罗斯应当赔偿乌克兰因为战争造成的损失。
——必须严惩战争罪犯(普京)。
老实说,想达到这些条件,除非乌克兰真能干下攻克莫斯科这事儿。
说实在的,现在乌克兰连战场局势都扭转不了,要他们做到这事儿,简直跟痴心妄想没啥两样。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上台,对乌克兰的态度突然来了个大转弯,泽连斯基老是吃亏,欧洲那边倒是老给乌克兰加油打气。
连泽连斯基跑美国那会儿,居然是带着欧洲六位领导人一块儿去的,去之前还特意放了个声明,说停火得保住乌克兰和欧洲的利益。
这话就是说得明明白白,不想跟人家停战嘛!
欧洲现在这架势,无疑给泽连斯基打了鸡血,弄得战争越拖越久,乌克兰成了欧洲的老大难,经济和通胀的局面也跟着越来越糟糕。
说实话,欧洲掉进这摊烂摊子,纯粹就是自找苦吃。
本来经济早就风光不再,全靠老底子撑着和负债撑着,可欧洲偏偏还装得一副神气十足、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
像经济竞争力下降这事儿,欧洲没想着自己先整顿整顿,反倒动起了法规的脑筋,想办法限制别人。
去年年底,欧洲那条《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正式生效,接下来三年内会陆续推开执行。
换句话说,到了2028年,那些没符合欧洲标准、被认定为“强迫劳动”的货品,一律不给进口。
咱们中国压根没什么强制劳动,可欧洲那套标准竟然把加班都算上了,哪怕不少人是图着三倍工资自己愿意加班,也不行!
说白了,这些挂着“反对强迫劳动”旗号的贸易限制,本质上就是披着人权外衣的保护主义手段。
自己贪图安逸不想干活,却硬是要拉着全世界一块儿偷懒,这种立法强加给别人的做法,真露出了欧洲的双标真面目。
欧洲那会儿靠殖民主义搞原始积累的事儿被刻意抹没得一干二净,到头来现在还摆出一副道德法官的架势。
更讽刺的是,欧洲那灯光就只照着别人,自己却闭着眼睛。
你咋不提提你们内部那些少数民族和东欧劳工,天天干活儿十几个小时呢?
比方说,在环保方面,欧洲那套说一套做一套就特别明显。
“绿色新政”喊得震天响,真干起来却迈不开步子。
俄乌冲突没开打之前,那叫一个口号响亮啊!咱们坚决别碰煤电,清洁能源才是王道!
俄乌战事一开打,煤电这东西立马变得超抢手,世界各地都忙着把煤电给再启动起来了。
根据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显示,如今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上涨了4.3%。
一会儿喊着要甩掉化石燃料,另一会儿又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
打仗之后,欧洲从别的国家进口的俄罗斯液化天然气反倒刷新了历史纪录。
这种说一不做的风格,真是彻底揭示了欧洲人的虚假和双重标准。
——还有啊,就是那种躲避地缘政治责任、一推了之的态度。
俄乌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呢?难道是欧洲人的事儿吗?
既然是直接扯上关系的,欧洲那些大国难道不该通过脚踏实地的外交努力,想着法子赶紧把战火给扑灭吗?
并没有。
欧洲人自己不愿意停战,却又不想背上“不愿停火”的骂名,反而老是往中国施加压力,非得让中国来扛起调解的大旗。
这哪门子事儿啊!中国劝和,那俄乌真会听话?
最逗的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直接说了,先得让中国帮欧洲整治俄罗斯问题,欧洲才能有空跟美国一块盯上中国。
这种蠢话,连傻子都想不出来!你都敢这么说了,中国凭啥还得帮你?
这认知,活生生暴露了欧洲那些高层对全球实力格局的严重看错。
欧洲似乎还没觉察到,眼下这世界已经变成多极化,不再是西方一家独大的局面了。
他们好像还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旧梦里,觉得全世界照样得听布鲁塞尔的号令。
欧洲正在走向衰败。
说真心话,哪朝哪代,欧洲也曾辉煌夺目过。
最开始靠着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抢了个先手,积攒了不少底子,接着就悠哉悠哉地呆在金字塔顶上,舒舒服服地混了几十年。
一边大快朵颐着中国那份超值又实惠的轻工业商品,一边靠着俄罗斯供应的便宜能源过活,还能在美国撑起的军队保护下,省下不少防务钱。
正是这些创造出来的财富,让欧洲人能安享安宁的生活,尽情吃喝玩乐……
就靠着这全球不均衡的发展“红利”,欧洲才能过上连美国人都羡慕的那种舒服日子。
一周上四天班,每天干7个小时,一年还有5周带薪假,舒服得简直没得说。
话说回来,欧洲人就是爱挑刺,这不满意那不满的,结果就弄出一帮抽象派上来当领导。
啥建设科技都不搭理,整天瞎忙活,忽儿搞环保上头,把电厂全给关了,忽儿又被那些白左晕得不行,拼命往里塞难民,过会儿又在人权高台上指手画脚,批来批去。
对这毛病,咱中国人有句挺形象的话叫:吃饱了撑着干的。
这病咋治?方法简单得很,不给他们吃得那么撑不就得了?
欧洲人好像给忘啦,好日子是靠拼出来的,甭指望躺着就成。高福利、短工时、强保障这套玩法,本该让人更拼更创,可咱欧洲人咋就爱躺平乐呵去了呢!
特朗普对欧洲这么直接点儿,也正是因为他看清了欧洲人这股懒散的本质。
欧洲如今能有这个国际地位,不就是当年海盗们大肆掠夺一番,大家都发了笔横财嘛?
哎呀,那些年抢来的钱财,哪能永远吃不完呢?肯定也是有终结的时候。
说白了,如今的欧洲就像中世纪那些贵族的老婆娘们,身上喷了再多香水,也盖不住暗疮腐败散发出来的怪味儿。
要说欧洲之前信息革命没跟上,被中美远远抛开,还能靠着以前积攒的底子撑着。如今这副德行,没准儿又得错过这波AI革命了。
AI到底为啥能算是场革命呢?简单说,它变了咱们生活和工作的规则,效率蹭蹭往上涨,很多过去得人工干的活儿,现在机器懂得多了能自动干。换句话说,AI不光是新技术,还是帮咱们改头换面,推动社会大变样的“杀手锏”。
AI带来的智能生产和智能运营,必然会翻转咱们眼前所有的实体经济模式。
欧洲剩下的产业,也逃不过AI革命带来的冲击,岌岌可危。
高福利到底好不好呢?这事儿挺复杂,得看怎么说。福利高,日子过得舒坦点,老百姓压力也小了,生活质量自然提升。可与此同时,财政负担重,国家的钱袋子吃紧,有时候还容易让人丧失奋斗的劲头。说到底,高福利这档子事儿,既有甜头,也藏着苦头,得权衡利弊来定夺。
好得不得了,连美国人、欧洲人、咱中国人都巴不得拥有呢。
高福利本该是奖励那些勤奋、聪明、有创意的人,这群又懒又嘴馋的欧洲人凭啥好意思享受?
历史都翻了跟头,难道还想一直犯糊涂?
历史可不爱那些停滞不前的人。
欧洲要是还沉迷于自摆乌龙的狂妄,拒绝扎实搞经济结构改造、搞能源独立、激发民众干劲,那衰败被中美瓜分,早晚都躲不了了。
欧洲也不是没清醒头脑的人,只是被民粹主义和福利惯性牢牢捆住了,想搞改革那可真是寸步难行。
天儿变了,欧洲却日渐腐败。
要是不来场刮骨疗毒般的改革,欧洲的未来就真难扭转了——
香味终会消散,臭味自然显露出来。
朋友圈真是越来越精彩啦:hmgg023
正好配资-股票十倍杠杆正规平台有哪些-贵阳股票配资-比较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